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曾司珏曾司珏 意甲 2024-08-14 40 0

核心阅读

▶▶巴黎奥运会的素食主义遭到一众批评奥运,毕竟人是铁、饭是钢,运动员吃得不满意,怎么能取得好成绩?

▶▶跟运动项目一样,一百多年来奥运会的饮食也经历了从简单粗暴到琳琅满目的发展历程奥运。

▶▶运动员们的饮食通常需要营养师们科学地计算配比,但总有那么几条“漏网之鱼”,随便吃吃然后拿个金牌,而且素食也不是吃不出冠军奥运。

低碳、素食

巴黎奥运你是认真的吗?

法式大餐的美名享誉世界,但这次奥运会似乎是个例外奥运。

开幕式都还没举行,奥运村的鸡蛋就不够了,必须得定量供应以缓解短缺,随着运动员们陆续抵达,烤肉的供应也开始限量奥运。连向来被鄙视的“垃圾食品”薯条炸鸡,也因为“油炸锅有安全隐患”而在奥运村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扁豆制品”。

巴黎奥组委称本次奥运的菜单由多位米其林厨师设计,“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能够品尝到法国烹饪的卓越”奥运。同时还介绍奥运餐饮以环保和低碳为宗旨,“以植物为基础”。

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吃素为主奥运。连热狗都改为“非狗”——一种用洋葱和腌白菜制成的无肉热狗。

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巴黎奥运提供的运动员餐食

对此他们早就放出风来:法国正在致力于减少肉类消费,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为运动员提供以素食为主的美食,“我们希望素食无处不在奥运。”

说到做到,拥有3300个座位的电影城运动员餐厅,每天提供的50道菜品中,有一半是百分百的素食奥运。比赛场馆内向观众提供的食物中有60%是素食;位于巴黎市中心协和广场的临时体育场,将举办滑板、小轮车和霹雳舞比赛,该场馆则完全不提供肉类食品。

-168资讯网-

素食主义听起来无比政治正确奥运,但对运动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那些需要超高热量项目的运动员们来说,不吃肉能行吗?

纵然米其林大厨将沙拉做得五彩斑斓,纯素意面看上去也很精致,但还是遭到了各国运动员的吐槽奥运。

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英国运动员就抱怨奥运村的食物质量糟糕,“从未想过在法国能吃到比英国菜还难吃的东西!”在餐厅找不到肉类和碳水化合物,而且吃到的都是未煮熟的肉奥运。德国运动员也抨击巴黎奥运村的

“灾难性”餐饮,称他们不得不排很长时间的队,“而窗口却很少,食物的质量也不是特别好奥运。”

在世界美食之都吃不饱饭,也是个大梗!无奈之下各国纷纷开始“自救”,英国在奥运村附近租了个烹饪学校当小食堂,韩国人直接从祖国空运泡菜,中国更是派出了24位川菜大厨,毕竟饿着肚子很难拿到金牌奥运。

奥运伙食发展史

一百年来哪家强?

人是铁、饭是钢,奥运舞台上最被关注的,除了比赛成绩,就是吃饭大事奥运。

在吃饭保障方面中国当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奥运。2008年的事就不说了,就说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奥运村餐厅设置了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披萨与意大利面餐台等12种餐台,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特色菜品共计678道,每天约200道,以每8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

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村餐厅

公布出来的菜谱令人眼花缭乱、直追满汉全席报菜名奥运,让无数围观网友“被馋哭了”“我能买票进去吃一次吗?”“看到菜单,问一下现在当运动员还来得及吗?”

来自运动员和场内记者的评价更真实:“除了比赛都在吃”“为了控制体重,我们在小心不要吃太多”奥运。而很多国外运动员的冬奥生活V log,几乎就是吃播……

咱们中国人历来热情好客,最好吃的要给客人,这是咱们千百年来的传统奥运。北京之外的奥运会,可能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早期的奥运会,没有人特别注意饮食的问题,会场饮食供应没有硬性规定,爱给不给,全凭主办方自觉奥运。那时人们对运动营养学认识不够,运动员的每日食品格外寡淡,都是些奶酪、水果、牛奶、葡萄干等,想吃粮食和肉需要自己去买。

随着主办方组织意识增强和奥运会自身地位的提升,更多的国家发现了奥运会展示本国文化的窗口作用后,逐渐不吝于提供丰盛的餐点奥运。费用则多为皇室赞助,像1908年伦敦奥运会和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1924年巴黎举办奥运会,第一次建造了“奥运村”,运动员的一日三餐由此也得到了统一提供,有了火腿面包牛奶咖啡巧克力,并保障供应鱼肉蛋奶奥运。

数年后,奥运村成为《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申办必备条件,为参赛各国人员提供优质美味的三餐,成了各主办国的共识奥运。所以不要抱怨法国人不好好招待大家,最早为大家保障饮食的就是巴黎。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英国还没走出二战阴影,物资紧缺,无力提供运动员的伙食,国际奥委会只好倡议大家自备干粮奥运。于是各国人民在伦敦尽情展示了自己的饮食风格,这是奥运吃喝史上大家最自由的一次。之后,照顾各国实际情况、食品风味细分化,成为奥运餐食口味的发展倾向和趋势。

1970年代后,运动员开始注重营养专业和科学餐饮奥运。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专门配置了6套科学菜谱,十天一换。等发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数百道菜品,每道菜的卡路里都标得清清楚楚。

奥运饮食安排除了安全、美味的必要,也是主办国本土美食的一次大展览奥运。

2000年悉尼奥运会,菜单中包括澳洲肥牛排、袋鼠肉、鳄鱼肉、雪梨生牡蛎、昆士兰醉蟹和鲱鱼;2016年里约奥运会默默掏出了40多种水果,古布阿苏、巴西莓、嘉宝果、番荔枝、瓜拉那……有人说这是奥运史上水果最丰富的一届;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则不惜一切代价强推泡菜,铁了心要靠奥运会让泡菜登上世界美食榜,“Kimchi”从这时起正式成为英文单词奥运。

谚语说“厨房是一个家庭的心脏”奥运。作为一个运动盛会,奥运会自然要以比赛为先;但奥运会又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吃饭也是这个家庭里最重要的的事情之一。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饮食理念的转变,以及国际间文化交流的紧密与包容度的日益增强,相信运动员们会在这个大家庭里吃到更满意的食品奥运。

吃什么由自己定

小心那个吃素的!

奥运村里的生活比较单调,闲来无事的运动员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在社交媒体上晒食谱奥运。杜丽、傅园慧、张国伟、林跃、谢文骏……刚刚二度拿到乒乓球女单冠军的陈梦,都曾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午餐/晚餐/加餐。

身为世界顶级选手,通常都会有专门的团队或营养师,经过精确计算和配比,为运动员们设计出最为科学营养的餐食搭配,以期让他们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最好成绩奥运。

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素食汉堡

但也有人不按套路出牌,吃什么由自己决定,主打一个想吃啥就吃啥奥运。影响成绩?不存在的!

“牙买加闪电”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十天内吃了超过1000块麦乐鸡——平均一顿30多块奥运。

他在2013年出版的自传《比闪电还快》中回忆:“一开始我午餐吃一盒20块,然后晚餐吃另一盒奥运。”“第二天我早餐吃两盒,午餐吃一盒,晚上又吃几盒。我甚至还拿了一些薯条和苹果派来搭配。”

靠这1000块麦乐鸡,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先后打破了男子100米、200米世界纪录奥运。

拥有23枚奥运金牌的澳洲飞鱼菲尔普斯,一顿饭要吃1磅(0.9斤)的意面,相当于一个四口之家饭量的总和奥运。这甚至还不是菲尔普斯一顿饭的全部。

菲尔普斯每天需要摄入的热量总量高达12000卡路里,而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2500卡路里,也就是说,菲尔普斯每天摄入的热量几乎是普通人的5倍奥运。

奥运会比赛第一,什么第二?

什么食物能帮助运动员拿到冠军?答案可能因人而异奥运。

巴黎的素食主义遭到不少人吐槽,但在一些时候,一些吃素的可能并不是“吃素的”奥运。

曾经7次获得温布尔登冠军、又刚刚在巴黎拿下男单冠军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是素食倡导者,并为之自豪奥运。他认为素食对动物和气候变化都有积极影响:“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饮食。希望我能激励到其他运动员,告诉大家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是完全可能的。”

NBA的那些“大家伙”们一般都是汉堡的超级爱好者,但也有克里斯·保罗这样的清流,保罗称自己2019年开始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他认为这种饮食帮助他在球场外迅速恢复,“贯穿整个赛季的疼痛不见了”,“这让我能保持竞争力,上厕所也变得快多了奥运。”

大卫·海耶是一名英国拳击手,曾分别获得两个重量类别的世界冠军奥运。在一次比赛中肩关节受伤严重,海耶发现,全素饮食有益于促进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之后他开始了纯素饮食。

网球名将维纳斯·威廉姆斯,7届世界冠军、F1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足球先生梅西,都认为素食有助于保持竞技状态奥运。连奥运举重冠军肯德里克·法里斯这样的大力士也是素食者,说过“我早就该吃素”这样的话。

吃什么非常重要的,但可能也并没有那么重要的奥运。只要不违反赛场规则,决定一个人饮食的,首先应该是自己的胃。(济南日报 记者:李雪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